• 电话
    咨询

    咨询热线

    400-006-8110

  • 联系
    我们
  • 官方
    微信

    关注寄云公众号获取最新行业方案

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深化数据分析应用
2020-12-03

11月25日,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在深圳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广东省副省长王曦出席大会并致辞。本次大会以“数字赋能集群转型”为主题,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发布新成果、启动新项目、探讨新路径、分享新模式,开启工业互联网发展新征程。

寄云科技总裁 时培昕博士

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寄云科技总裁时培昕博士应邀出席此次盛会,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域创新发展论坛做了汇报。针对大会提出并强调的“推动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以及“上云、上平台”等相关议题,时培昕博士指出,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模式向各行业不断渗透。”,但工业互联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在哪个层面上、无论是对于这个领域的哪个角色都面临着多种挑战。

 

接入普遍,应用较浅

从企业应用角度来讲,搭建或者接入平台、实现数据接入的企业很普遍,比如,此次大会通报的仅广东省就已累计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但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相关应用类型都较肤浅。时培昕博士指出当前制造相关数据分析层次普遍比较低。其实现在大部分制造相关分析都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描述”层面,比如常见的统计分析的单变量分布、多变量简单对比等。可以说,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较多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但在数十年传统制造的思维定势禁锢下,大数据分析必然还存在大量的未知应用等待我们去开启。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分析的价值今天只能算是露出了冰山一角,其巨大价值更多体现在多变量、多维度、多系统关联场景下的高级应用,半导体制造等复杂制造场景在这方面的需求最明显。寄云科技认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能应用”,从数据中挖掘价值,通过“数据智能”实现最终收益,是不二之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归根结底,企业的增长其实就是各种指标的优化与增长。比如典型的高端制造半导体生产指标的优化流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断“定义目标、解决异常、达到稳态,提高目标、解决异常、再次达到稳态,再次提高目标……”的往复循环,并在不断的循环中实现指标的循序渐进的提升,最终达到效益、产能、质量等各KPI相关收益的提升,支撑这个循环的基础就是海量的历史数据和持续获得的实时数据。

 

深化应用,引领行业

时培昕博士通过几个真实的项目案例,为现场观众分享了诸如半导体制造、光电制造、复杂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如何利用数据智能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进行深化。

1、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半导体装备集群管理系统。在晶圆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工艺的多次重复运行(在同一机台和不同机台)。集群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单台和多台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状态监测、告警管理、配方管理、制程分析等功能,以支撑精度和产能的要求。传统集群管理系统大都是早期的国外产品,架构老化、数据存储能力较弱,客户端数据加载速度缓慢,更不能满足半导体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要求。寄云科技协同国内知名半导体装备制造商联合攻关该项目,系统采用全新先进架构,能适配更多的应用场景,允许更多的用户并发;能够横向扩展,为接入更多设备提供保障;并在数据存储、数据通信等方面进行了专项优化与开发,有效的提高了数据的访问速度以及数据通信效率。

2、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电子玻璃质量指标虚拟量测。彩虹寄云智能工厂工业大数据项目助力知名平板显示制造企业彩虹集团实现了数据可视化、生产透明化、质量可控化,并获得了综合良品率显著提升,非计划停机、运营成本等大幅减少等多种收益。尤其虚拟量测能够利用生产机台参数推算其产品的品质,以进行线上即时的产品品质预测(以达到生产片全检的效果)、机台效能监控及生产制程改善,如此可即时发现异常,避免重大损失。

3、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效率指标优化。寄云科技帮助格特拉克打通实时设备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数据通路,同时构建起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IT数据和OT数据,构建了可视化的数字化车间实时看板,实现了包括设备状态实时指标、关键设备效率指标、生产过程可视性、设备维护历史的实时展示和告警。项目成为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新动能,改进传统MES在数据实时、真实和粒度等层面的不足,实现更加精准的包括OEE、JPH、MTTR、MTBF在内的生产关键指标的评估和追踪的典型代表。

这些优秀项目都有着相同的基础,那就是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NeuSeer是寄云科技研发、独立自主的、国内首个专注于工业应用开发和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提供工业数据采集和监视、工业大数据存储和查询以及工业应用开发和工业数据分析的能力开发平台,还提供一系列面向设备运维、产线优化和供应链协同的工业应用,已经在国内多个地方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型集团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