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
    咨询

    咨询热线

    400-006-8110

  • 联系
    我们
  • 官方
    微信

    关注寄云公众号获取最新行业方案

“数聚力量 智见未来”寄云NeuSeer全新工业互联网产品发布会隆重召开
2022-09-08

9月8日,作为工业数智化转型的探索者、实践者,寄云科技在北京圆满召开“数聚力量 智见未来”寄云NeuSeer全新工业互联网产品发布会,重磅发布了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3.0,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数据治理分析、低代码应用开发、边缘计算及数据智能应用的一体化数据能力,全方位展示了寄云科技以数据智能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与行业应用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并系统分享了寄云科技在工业数据智能技术方面的迭代优化,以及半导体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行业的数智转型实践。

 

产品化VS定制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迭代的核心

此次发布会特邀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专家以及合作伙伴等齐聚现场,碰撞前沿观点,解读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共探数字时代下的工业企业数智化“增长密码”。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 安筱鹏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安筱鹏为此次发布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的三次跃迁》为题,分享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跃升的核心是如何实现“Project—Product—Platform”的转化,以及转化的速度、效率和服务能力。安筱鹏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能力复用的载体,不同垂直行业中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了各种平台,从长周期的视角来看,评估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观察视角是如何通过做一个个项目(Project),沉淀成通用的软件产品(Product),并将这些产品以平台化(Platform)的方式来开发、部署和运营。”持续提高软件产品化程度,不断降低定制化水平,安院长对于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迭代的前沿观点,恰恰与寄云科技产品业务发展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从1.0到3.0,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进阶

成立近十年,寄云科技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在“数据智能化”的道路上深耕细作。结合不断变化的工业数智转型需求,寄云科技从产品化水平(开箱即用的成熟度)、产品功能对行业企业的适用性等多维度,快速推动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及智能应用的迭代升级,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实时控制等先进的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创新应用。

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CEO 时培昕

寄云科技CEO时培昕表示:“作为服务智能制造,以数据智能为核心的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从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今天的NeuSeer 3.0 ,正在快速从基于项目到基于产品,跃升为基于平台化、行业化和合作伙伴的发展新阶段。”

面对数字经济大潮下海量工业数据的价值潜力被不断激发,寄云科技始终致力于通过数据智能技术帮助工业企业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凭借多年行业服务经验,帮助企业构建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及管理等不同部门的数字化底座,实现IT和OT数据的统一融合,为工业企业提供更智能、更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和工业数据分析产品。从产品、设备到系统,关联从传感器到业务系统的所有关键数据,实现工业企业“物”的连接;通过分析数据以实现有价值的洞察,并基于业务逻辑和实时数据来实现闭环的有效控制,为工业企业构建智能化分析、决策和控制体系,实现关键生产经营指标的分析和优化,提升业务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以帮助工业制造企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寻求发展与突破,加速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的价值跃升。

 

全新平台产品,重构工业数智化转型“新基座”

支撑中国工业数智化转型高质量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此次发布会上,寄云科技产品总监王伟在现场重磅发布了新一代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3.0,解读此次平台产品迭代的核心功能和优势,吸引了来自行业内外的众多关注。

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王伟

建设以数据智能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牵引高端制造业加速转型的突破口。王伟表示:“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3.0,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实时控制等新一代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延续寄云“连接+洞察+优化”核心理念,迭代优化工业物联网、工业数据管理平台和工业数据分析建模平台,以更完整的工业物联网应用开发能力、更全面的数据治理能力及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建模能力,无缝对接边缘计算和智能控制,以更出色的平台能力支撑寄云打造包括半导体制造、石油化工、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等丰富行业智能应用,助力工业企业快速实现智能化分析、决策和控制。”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寄云科技通过深化产业合作,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导者—菲尼克斯电气联合推出了NeuSeer智能控制器,提供微秒级切换延迟的实时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工业协议的实时采集,同时提供开放的多语言代码编程和运行环境,支持运行基于NeuSeer数据分析建模平台开发的模型,完美整合算法与实时控制,帮助高端装备实现复杂动态的智能化控制。

此外,寄云科技今年重点增强了基于公有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推出全新寄云NeuSeer在线平台,以服务于更多不同行业的工业客户,培育伙伴生态合作新模式。一方面,平台支持一站式的设备接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建模和应用开发的云端服务;另一方面,提供针对半导体制造、石油化工、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的装备预测性维护、设备运维、能源管理、生产实时管控等众多智能应用及数十个不同行业针对设备故障、缺陷诊断、工艺优化的分析模型,并支持各种应用和模型基于平台的二次开发,以帮助企业和合作伙伴加速构建数据智能,加速实现“数字化蝶变”。

 

从装备智能化到生产智能化,解锁高端制造行业智能应用升级之路

在充满危与机的时代激流中,数字化转型已然由一种战略前瞻升格为存焉必然。数智转型、提质增效并非简单口号,寄云科技正在以前沿的平台产品和行业化的智能应用帮助高端制造企业将愿景变为现实。

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柯晗

寄云科技副总裁柯晗指出:“市场需求的迅猛变化使工业企业面临包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对企业在制造过程中成本管控,交付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可见的未来,对于企业如何快速跻身先进制造,装备智能化及生产智能化的必要性将会更加突出

装备智能化方面,寄云科技广泛服务于半导体、能源、油气及轨道交通行业的高端装备厂商,基于新一代IT和OT技术的融合,帮助厂商构建基于仿真和历史运行数据的数字孪生,加速优化工艺配方的开发,降低设计成本;针对装备运行数据及关键零部件寿命的预测性维护,降低客户非计划停机概率;同时提供多维度、动态、精细化的智能控制;以及协助装备与外部自动化和业务系统的高效集成,以全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编排,满足客户对实时生产指标的分析。

生产智能化方面,寄云科技从数据治理、装备稳定性及工艺优化、缺陷诊断及预测,以及实时生产管控能力四个维度,实现企业对产能、损失和效率的实时分析和管控,为装备提供最优的工艺参数选择,协助企业做出更准确、实时、透明的生产决策,持续提高自动化生产的效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聚焦装备智能化到生产智能化,可以看到寄云科技正在全面致力于帮助高端装备厂商,基于新一代IT和OT技术的融合,构建数字孪生、智能控制、预测性维护、生产管控等数据智能应用,切实助力企业以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迈向先进制造行列。

 

聚势共赢,扩大工业互联网产业“朋友圈”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个合作共赢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时培昕表示,“寄云科技在强化培育以数据智能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能力,持续深耕重点行业的同时,也在加快探索开放生态和产业协同,携手装备厂商、自动化厂商、工业软件等产学研合作伙伴一同聚力,为工业的数智化高质量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量价值”。 

中国科学院软件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智慧能源实验室主任 刘伟

会上,中国科学院软件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智慧能源实验室主任刘伟受邀以《释放平台的力量: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应用》为题,为在场嘉宾从认知智能、计算智能、感知智能三方面深入解读了基于CPS的新一代智能工厂。并重点分享了当前最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应用场景,助力工业企业发掘增长新动能,收获高度关注。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文东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东先生以《数据赋能:半导体装备的智能化之路》为题,分享北方华创集团在装备智能化领域的落地经验,并介绍了与寄云科技从数据智能出发,共同研发包括装备智能管控、预测性维护、智能配方优化等在内的半导体装备智能应用。在探索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智能之路上,北方华创和寄云科技从业务到资本深度合作,对标国际领先实践,以软件定义装备,为装备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而共同努力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智能技术与工程业务总监 张龙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智能技术与工程业务总监张龙带来了《开放控制与云边一体化:新一代工业智能化的基础》主题分享,解读菲尼克斯电气基于开放控制平台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在推动工业智能化方面的前沿成果。作为产业合作伙伴,寄云科技正在加速和菲尼克斯联合打造包括新一代智能控制器在内的智能技术和IOT深度融合创新解决方案,共同推动着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加速发展

伴随工业数智化发展的持续深入,寄云科技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先锋,将以此次全新产品发布为契机,与时代共振,持续保持创新的源动力,与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一起,助力夯实高端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行稳致远的根基,为中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数字经济建设添砖加瓦。